在一定条件下,亚临界压力锅炉的蒸发受热面中,水或汽水混合物与管壁间被一层汽膜隔开,导致传热系数急剧下降,管理温度急剧升高,甚至出现过烧的现象。膜态沸腾又称传热恶化,按机理分为第一类传热恶化和第二类传热恶化两大类。
第一类传热恶化发生在欠热区和低含汽率区。热负荷很高时,蒸发管内壁的气泡核数剧增,气泡生成速度超过脱离速度而形成汽膜,也称偏离核态沸腾。发生此类传热恶化时,传热系数急剧下降,壁温飞升,往往出现过烧。受热面热负荷是引起传热恶化的决定性因素,判定转入传热恶化的热负荷称临界热负荷,其他影响因素有质量流速、含汽率(或欠热值),压力、管径及受热面状态等。
第二类传热恶化发生在含汽率较高的环状流动区。很薄的水膜被撕破或蒸发,管壁仅受蒸汽冷去,也称蒸干,此时传热系数下降,壁温飞升(均小于第一类传热恶化),经常伴有壁温波动(幅度为60~125℃)导致壁管发生热疲劳破坏。引起第二类传热恶化的决定性因素为含汽率,判定转入传热恶化的含汽率为临界含汽率,其他影响因素有质量流速、热负荷,管径及压力等。
文章来源于:http://www.lcscysy.com/ 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下一信息:什么是汽化潜热
版权所有 山东成远实业有限公司 2015-201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:奔跑的蜗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