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石灰石在炉内的分布。由于烟气中SO2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,因此通常认为SO2在烟气中分布基本均匀,若希望石灰石在炉膛内达到最佳的脱硫效果,石灰石必须在热循环回路中均匀分布。
2.石灰石反应活性。不同类型的石灰石对二氧化硫的吸收作用不同。试验表明,反应活性的差别主要在于微孔结构的不同。一般来说,晶体型的石灰石主要由于大块的碳酸钙晶体组成,结构致密,煅烧后生成的微孔结构很不理想,反应面积较小,因此反应活性较差。对非晶体型石灰石来说,由于它是由小块的碳酸钙晶体黏结在一起而形成的非晶体结构,因此煅烧后形成的微孔比较理想,可以参与反应的面积大吗,活性较好。
1)炉内燃烧温度。炉膛温度对脱硫效率,或者说钙硫比有着重要的影响。研究发现,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反应的最佳温度为850~920℃,在保证一定脱硫效率的情况下,钙硫比会增高许多。
2)石灰石在炉内的停留时间。一般来讲,石灰石在热循环回路内停留时间越长,则石灰石的利用率越高,脱硫效率越高,石灰石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主要与石灰石的粒度、炉内流化速度有关,还与炉膛高度,分离器分离效率有关。
3)石灰石粒度。石灰石粒度过细,分离器对其捕捉能力将大大降低,这样会导致石灰石在热循环回路内停留时间不足,从而引起石灰石耗量增加。石灰石粒度越粗,则比表面积越小,石灰石粒度内部无法与SO2反应,因为表面结构的CaSO4硬壳会堵塞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形成的微孔。
4)燃烧挥发分含量。由于燃烧中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速度要比颗粒的扩散速度快许多,因此挥发分中的硫分会迅速析出,在给煤点附近形成一个高二氧化硫浓度和低氧浓度的区域,而且在烟气的带动下较快地向炉膛上部扩散。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稀相区中,气体和固体的横向混合比较差,使脱硫效率降低。在燃烧挥发分高的燃料时,石灰石颗粒捕捉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差,只有在较高的钙硫比下才能获得理想的脱硫效率。
5)钙硫摩尔比。运行正常的循环流化床锅炉,如果石灰石粒度分布合理,脱硫效率一般为90%~95%。适当提高钙硫比可以提高硫酸效率,但是,过度地提高钙硫比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不利,因为煅烧反应的吸热会降低锅炉效率。此外,氧化钙对氧化物的形成有催化作用,高钙硫摩尔比会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。
下一信息:影响石灰石有效利用的因素是什么
版权所有 山东成远实业有限公司 2015-2018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:奔跑的蜗牛